近日,附屬翔安醫院成功實施了院內第一例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療。
12月3日,附屬翔安醫院心血管內科與心髒大血管外科合作團隊為一位患者施行了ECMO治療。該患者因重症心肌炎致心髒過度疲勞,循環極度不穩定,心率快,血壓無法維持,頻發室性心律失常,隨時可能會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甚至猝死,是ECMO治療的絕對適應症。經過108小時的ECMO治療,患者心功能及不適症狀明顯改善,生命體征漸平穩,順利撤離ECMO機器。經過數天的悉心治療與護理,患者康複出院。

患者為青年男性,因為“呼吸困難伴心悸一周”入院,心髒彩超提示:EF25%,心髒磁共振檢測提示心肌水腫明顯,心肌收縮功能重度減低。
心內科主任範長青介紹,患者被診斷為“急性重症心肌炎”,在給予“強心、利尿、擴管、營養心肌”等治療後,心衰症狀並沒有明顯改善,加之合並不能平臥,咳粉紅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狀,常規的藥物治療並不能緩解病情,應用升壓藥物也無法維持血壓。
麵對時刻變化的病情和危在旦夕的患者,治療團隊當機立斷,決定連夜為患者進行治療。經過充分的溝通病情,患者家屬了解了ECMO治療的大致流程及必要性,且願意接受治療。但患者為貴州來廈打工人員,經濟條件較差,並且沒有醫保,負擔不起昂貴的治療費用。高達十餘萬元的治療費用成為橫亙在挽救患者生命麵前的巨大阻礙。
時間就是生命,病情不容耽擱,範長青主任立即向院領導反映上述情況,執行院長張國君當即指示:治病救人為第一目標。得到指示後,治療團隊立即為患者實施了ECMO治療。

ECMO是走出心髒手術室的體外循環技術,其原理就是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後注入患者動脈或靜脈係統,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維持人體髒器組織氧合血供。
心髒大血管外科負責人劉宗泓主任醫師介紹,ECMO能夠起到臨時代替人的心肺功能的作用,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為心肺的自我恢複爭取時間,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後至關重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這例重症心肌炎的年輕患者治療指征明確,適合ecmo的輔助治療。
附屬翔安醫院開業初就引進了ECMO設備,劉宗泓主任醫師不僅自身ECMO使用經驗豐富,還專門安排劉健磊醫師赴北京阜外醫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係統學習,為順利開展ECMO技術做了充分準備。決定為患者實施ECMO治療後,我院成立了由範長青主任、劉宗泓主任為醫療組長,薑堯堯副護士長為護理組長的ECMO救治小組。
劉健磊醫師更是從上機到撤機一直守在患者床旁,整整5天5夜沒有離開病房,以便隨時依據患者狀態和化驗,調整機器參數以及用藥,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在ECMO救治小組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沒有出現任何並發症,ECMO輔助力度亦逐漸下調。經過108小時的治療,患者心髒得到了充分地休息,心功能逐漸恢複,生命體征平穩,順利脫機,安全出院。
此例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既體現了附屬翔安醫院心血管專科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同時,救貧困患者於危難之際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醫者仁心與人道主義精神。
(文/圖 附屬翔安醫院心血管內科 心髒大血管外科)